研究顯示:冥想能重塑大腦,有效治療精神疾病

 

 

你是否曾經想過學習一種新技能,例如語言、滑雪、陶藝、寫作……,但是因為年齡大了,而最終放棄?這種擔憂有一定道理,青少年時期確實是學習的黃金時期,但這並不意味著青春期後大腦就一成不變,不再能夠接收新事物。科學研究的結論鼓舞人心:青春期後,大腦仍然具有可塑性。這意味著,你仍然擁有塑造及改變你大腦的能力。

 

所謂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是指通過改變大腦接收的刺激,在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上改變大腦。刺激的來源包括環境、行為、思考方式或各種影響大腦的身體部位。研究發現,在眾多刺激方式中,冥想可以幫助人們重塑大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治療心理疾病

約翰霍普金斯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在一項研究中測試了冥想對多種精神病症狀的作用。結果表明,8 周後,冥想使焦慮狀況改善了 38%,抑鬱症改善了 30%,疼痛改善了 33%,證明冥想的效果可媲美抗抑鬱藥以及運動。因此,對於不想服藥或無法運動的心理疾病患者,醫生可以建議冥想療法。

 

 

增加灰質,抵抗老化

《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of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冥想可以顯著提高整個大腦的灰質(Grey Matter)容量。此外,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 Sara Lazar 也得到了相似的結論:50 歲冥想者前額皮質的灰質容量與 25 歲的年輕人相同。鑒於 2050 年全球將有 1.15 億人口患上失智症,冥想或許提供了一種非藥物的療法。

 

 

降低自私水平

當一個人注意力不足、心不在焉時,此時腦中的活躍區域稱為「默認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它常引起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的思考,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經驗豐富的冥想者中,通過特定的冥想方式,默認模式網路的活動性大大降低,導致專注力、仁慈心和無選擇的覺知(choiceless awareness)水平提高。在一個經常被自私驅動的世界裡,冥想或許可以提醒我們關注他人。

 

 

克服吸煙成癮

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發現,吸煙者經過兩周共 5 小時的冥想訓練後,吸煙量減少了 60%。冥想對吸煙者的自控力也有積極的影響。
每年由吸煙引起的死亡人數達數百萬,各種療法花費巨大。而冥想無疑提供了一種拯救生命,同時節省花費的解決辦法。

 

 

總結

總之,冥想對大腦的作用包含了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這些研究也說明,在青春期之後,人的大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仍然具有可塑性。

從另一方面說,如果希望學習新事物,不要因為年齡而憂心,只要積極勇敢地去學,總會有所成。因為大腦只有接收到新的刺激,就會得到重塑。

 

內容來源:https://tomorrowsci.com/science/%E7%A0%94%E7%A9%B6%E9%A1%AF%E7%A4%BA-%E5%86%A5%E6%83%B3-%E9%87%8D%E5%A1%91%E5%A4%A7%E8%85%A6-%E6%9C%89%E6%95%88-%E6%B2%BB%E7%99%82-%E7%B2%BE%E7%A5%9E%E7%96%BE%E7%97%85/?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Ad

 

首頁
下載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