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中的魔鬼:補充劑、精油和順勢療法的戰爭

 

 

如果你推測營養補充劑比以前更加受歡迎了,那麼你是正確的。超過半數的美國人服用一種或以上的補充劑。超過半數女性和43%的男性在過去的三十天服用過一種補充劑。

 

這不僅僅意味著服用維生素或補充劑是一種新的趨勢,這也意味著大型製藥公司試圖進入補充劑的市場。到2017年,美國的維生素和補充劑市場零售份額將超過360億美元。雖然這不到製藥公司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但它仍然引起了製藥行業的關注。

 

此外,補充劑和替代療法的客戶群是市場營銷中最喜歡的客戶群體 — 那些健康狀況為“傑出”或“非常好”的人,通常有較高的自由支配收入。難怪製藥公司和製藥公司支持的公司發起了對抗補充劑和替代療法的活動。這兩種方法價格都比藥物優惠,同時鼓勵病人學習健康知識和自我照顧。

 

補充劑或者天然產品也可以治療或者預防一些特定的症狀發生,而製藥公司會利用這些症狀賺錢,這就進一步解釋了大型製藥公司的憤恨。比如,存在於磷蝦油和其他非處方產品中的omega-3脂肪可以降低心臟疾病風險,這根本不需要服用危險的他汀類藥物。

 

處方藥也可以增加對補充劑的需求。如果你服用利尿劑、酸阻斷PPI或者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你就更有可能患有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症。

 

傳統媒體質疑營養補充劑的價值

 

2016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發表了一份關於美國添加劑使用狀況的調查研究,《紐約時報》報道:

 

“美國人每年在營養添加劑 — 維生素、礦物質、草藥和其他 — 的花費大約在300億美金,其中很多是沒有服用的必要,或不會給人體帶來好處。而這些受懷疑的補充劑對每位男人、女人或者兒童來說,每年花費大約在100美元。”

 

最近幾年,有關維生素C、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B6、維生素D、鈣和多種維生素的負面新聞已經開始流傳。營養補充劑如銀杏、紫錐菊、魚油和麻黃鹼等補充劑等,就像順勢療法和芳香療法一樣也受到攻擊。

 

一些由醫學專家撰寫的文章說補充劑是無效的,購買補充劑是浪費錢的行為;還有一些文章說服用補充劑會讓身體暴露在風險之中,或導致身體受傷,甚至縮短壽命。還有一些醫療專家批判補充劑妨礙或干預了醫療過程中藥效的發揮。

 

除了報紙和網站,電視新聞媒體也加入了詆毀補充劑的行列,揭露那些他們宣稱為聲名狼藉的製造商和說客。

 

我永遠不會為那些把公眾的健康安全置於風險之中的不道德的補充劑製造商辯護,盡管大型製藥公司會把公眾置於更高的風險當中,這些信息也會很大程度上給大型製藥公司製造方便。在美國過量服用處方藥是導致死亡的九大主要原因之一,由於鴉片類藥物成癮的案例越來越多,死亡總數也在持續上升。

 

製藥公司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製藥公司對營養補充劑的詆毀在於補充劑生產商宣稱營養補充劑有未經證實的健康效益,這些沒有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支持。然而幾乎每一家主流的製藥公司都在處方藥物世界中達成了一項協議,被稱作“藥品核准標示外銷售”。至少有31家製藥公司因虛假營銷而被指控,包括輝瑞製藥、禮來公司、強生集團、諾華製藥、森林製藥和艾爾建公司。

 

輝瑞製藥因進行對抗癲癇藥加巴噴丁藥品核准標示外銷售被處以4.3億美金罰款,它是FDA未批准的治療躁狂抑鬱性精神病(又稱躁鬱症)藥物。禮來公司也參與了這樣的市場營銷,試圖銷售未經FDA批准的乳腺癌預防藥物: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雷洛昔芬(鈣穩膜衣錠),以及讓數以百計的藥物代表銷售這種藥物。

 

根據司法部了解,藥物代表們在向醫生銷售藥物時被告知要隱藏一份披露說明,即“[雷洛昔芬]降低乳腺癌風險的有效性還尚未確定”。新上任的FDA委員Scott Gottlieb是藥品股市交易員和醫藥顧問,他在《華爾街日報》上維護了雷洛昔芬的核准標示外銷售行為。

 

有關藥物純度的問題仍舊模棱兩可

 

另一種詆毀補充劑以支持製藥公司的方式則是質疑補充劑的純度、標簽的準確度以及它們的生產過程。下面摘錄藥品和疫苗的捍衛者美國Paul A. Offit博士在2014年醫景上出版的《你相信魔法嗎?》書中一段話:

 

“首先看看一家叫做Purity First的維生素生產商。幾個禮拜前,它的所有產品都被FDA要求召回,它生產了三種產品,維生素C,礦物補充劑以及複合B族維生素。

 

在康涅狄格州有25位女性出現髮量增加的症狀,她們並不想讓頭發如此,同時她們的聲音加粗了,月經週期也沒有了。這都是因為她們無意中服用了合成代謝類固醇藥物(又稱同化激素)。

 

合成代謝類固醇藥物汙染了那些補充劑。這是如何發生的?只需要設想如果這些合成代謝類固醇不可避免地汙染了疫苗。你不知道這些會如何結束,但這是它被汙染的過程。”

 

Offict博士大錯特錯。藥物、疫苗和疫苗產品經常因質量和汙染問題被召回,但這些召回幾乎不會被主流媒體報道。2017年4月,葛蘭素史克公司召回了近60萬件舒喘寧吸入器(哮喘吸入器),2017年3月,通用巨頭麥蘭(以腎上腺素注射器出名)說它正在召回四百多萬瓶抗膽固醇藥物阿伐他汀,因為“它有提高生物體負擔的潛在威脅,而且生物體有不良反應”

 

生物制劑(藥物中含有生物來源的成分,比如來自人類、動物或者微生物的細胞)的召回,尤其是疫苗的召回顯著增加。從2007年到2010年,發生了14起疫苗召回和13起免疫球蛋白召回事件。還有,在疫苗獲得許可之前,它們不能利用科學的方法對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充分測試,因此疫苗的副作用和對健康長期的負面影響經常是未知的。

 

補充劑、精油和順勢療法有效的案例

 

醫學文獻中有補充劑和天然療法發揮功效的引人注意的例子。可是我們為什麼極少從健康網站或新聞媒體聽到它們呢?補充劑和天然藥物不能被專利保護,因此不論它們的效果多麼顯著,它們對製藥公司來說無利可圖。下面是一些效果顯著的補充劑的案例:

 

葉酸,當添加到依那普利中(一種ACE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和心力衰竭),可以顯著減少中風發生,2015年JAMA的研究發現。

 

亞利桑那大學的課題組發現牛至葉可以有效對抗諾如病毒。

 

研究表明,高劑量的維生素C對卵巢癌的治療、提高化療效果和預防中風都有幫助。

 

有關複合維生素和橄欖油對乳腺癌調理作用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日本蘑菇中的一種化學成分可能治癒目前無法被治療的人乳瘤病毒。

 

維生素E可以有效預防流產。

 

根據2014年《英國精神病學雜志》公布的研究成果,有初步證據表明微量營養素對治療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益處。

 

當患有ADHD的兒童持續三十天每天三次吸入香根草精油,他們腦電波的模式和行為得到改善,並且在學校表現得更好。

 

在過敏病患者中,那些使用順勢療法的人要比安慰劑組的人,鼻腔氣流更加通暢,研究者把這種現象描述為“鼻息氣流峰值顯著提高,與局部使用類固醇藥物相似”。

 

不要把維生素D排除在外

 

在過去的幾年中,維生素D已經從一種維生素“英雄”(缺乏維生素D可以導致很多疾病)變為VNG(不受歡迎的維生素)。鈣也有相似的兩面性,曾經它被看做好人,現在可能是壞蛋。事實上,維生素D已經被妖魔化,支持製藥公司的福布斯網站寫道:

 

“直白地說,維生素D補充劑是在浪費金錢。(對那些關注骨質疏松的人來說,普遍用藥是藥物阿侖磷酸鈉(Fosamax®),它被證實可以有效提高5%的骨密度,2011年Sundeep Khosia博士發表的文章如此解釋。但是阿侖磷酸鈉有副作用。)”

 

福布斯網站提及到的“副作用”是被輕描淡寫了。治療骨骼疏鬆的藥物雙磷酸鹽,如福善美和骨維壯,被認為與食管癌、下顎骨壞死、心臟問題、頑固性疼痛以及易發骨折相關。這些是市場上最危險的藥物之一。

(要拔牙或裝假牙的人,要停止服用阿侖磷酸鈉(Fosamax®)福善美藥物至少半年以上,但實際年限未確定, 因為牙醫師對患者服此藥物甚怕下手, 而開此藥物的醫師對此副作用則輕描淡寫甚至避談)

 

這些遠非浪費金錢的問題,在2014年一項乳腺癌存活率研究中,維生素D被證明發揮了極大作用。學者表示“沒有理由繼續等待著把維生素D補充劑治療方案納入標準的醫療護理方案中”。研究表明維生素D在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抑鬱症、慢性肝病和老年疾病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還有更多諷刺

 

即使製藥公司一直攻擊安全、可靠、有效的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他們自己也加入到這個行業。2013年,PGT Healthcare LLP(寶潔、梯瓦製藥和瑞思公司的合資公司)說它會拓展自己的業務,涵蓋一百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補充劑。

 

其他製藥巨頭也加入到營養補充劑的行業中。生產維生素有時候可以讓製藥公司用正面的宣傳替代負面的。以下是羅氏製藥(現被稱為DSM營養產品)、巴斯夫和輝瑞製藥對複合維生素的聲明。

 

“百翰和婦女醫院 (BWH)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服用多種維生素可以幫助男性降低患癌症的風險。第一個這種類型的研究結果將於10月17日在第十一屆《AACR國際癌症預防研究前沿會議》上發表,並於同一天在《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上發布。”

 

維生素的市場營銷活動讓大型製藥公司也面臨他們對補充劑行業虛假控訴。生產善存片的輝瑞製藥公司被起訴,因為它宣傳產品有提高“體能和免疫”、“心臟健康”、“眼睛健康”、“乳房健康”、“骨骼健康”、和“結腸健康”的功效。

 

此外,盡管默克公司在12月14日宣布了它出售其子公司七海保健的計劃,先快速瀏覽一下七海保健公司對複合維生素的宣傳,這種複合維生素可以“讓成人精力充沛…同時保持心臟健康…好的視力、健康的骨骼和良好的消化系統”。

(備註七海保健新聞:42億元成交 寶僑買默克消費者保健業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20000275-260203 )

 

原文:

http://www.theeventchronicle.com/health/ghost-machine-big-pharma-controls-perception-drug-safety-effectiveness/#

 

翻譯:Yaxi

校正:Uma

 

本文出處網址:https://www.golden-ages.org/2018/06/75678/

轉載內容請保持內容完整並附上本文出處網址

首頁
下載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