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9 中區實體聚會分享

轉好文:

覺察情緒背後的信念

要學習從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以及每個情緒感受裡,去找出內心所抱持的觀念和想法,因為這是了解自己,同時看懂自己到底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的有力線索。就如賽斯在此所舉的例子,當我們在家中、在學校、在工作場合或是同儕團體中,因為聽到某些話,或是因為某人的行為,而感覺到被冒犯,或是因此被激怒的時候,也是檢視自己最好的時候。

因為一個對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知道自己價值之所在,或是所謂「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對於他人的言語或行為,不會那麼的敏感多心,也不容易做過多負面的聯想,甚至可以從容的面對那些惡意的藐視與中傷,因為心中十分清楚明白,自己並沒有對方所批評的那麼糟糕,而且很神奇的是,一旦沒有被這些酸言酸語或冷言冷語所激怒時,反而可以去設想對方的立場,理解那些看來非常不友善的人,會是在怎樣的信念或感受之下,或是因著怎麼樣的自我防衛機制,才會選擇以這種冷嘲熱諷或故意挑釁的方式來對待我們。

反之,當我們內在的自信心不足,或是有些難以言喻的自卑感產生時,哪怕別人並沒有說什麼不當的話,我們都會疑神疑鬼的多慮了起來,以為對方所說的都是指桑罵槐、意有所指,或是敏感到如同刺蝟或河豚一般,總是束起全身的尖刺來保護自己,而對他人不經意的眼神或動作立即起大反應,輕易地就認為自己被冒犯或不被尊重,這種隱而未覺的「見笑轉生氣」的情緒,與其說是來自於他人的無禮,不如說更多是來自於過多的自我防衛,以及對自己價值感的心虛所造成。

所以從每個細微的情緒感受裡,都存在著可以更認識自己的線索,雖然說「生命即表達」,當一個人感受不舒服或被不合理對待時,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回到引起情緒的那個有意識的信念中,把我們感受到的情緒當成是一面鏡子,去映照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真正看法,或許會很真實但也很殘酷的發現,原來藐視或無視我們的,從來都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低落,無形中造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才會對他人的言語或行為十分在意,也大大的傷害了自己。

首頁
下載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