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畢特博士的真相錄音帶 摘錄13
仿生機器人的科學背景知識
錄製時間:1979年6月28日
我在上個月揭露俄羅斯的仿生機器人之後,許多專家學者都出面表示這種東西不可能是真的。就算真的有辦法實現,那也是非常以後的事情了。聽眾朋友們,這些主流的專家學者們都錯得非常離譜。仿生機器人不光是真的,他們甚至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如果人們不瞭解科學界在過去20-30年間的進展,仿生機器人聽起來就會像天方夜譚。但是一小群在政府和民間機構任職的國內外科學家都知道仿生機器人,而且他們肯定是本節目的忠實聽眾。我在這期節目開始的引言提過,那些企圖控制我們的權貴人士想要讓大家保持在被動無知的狀態。我們在這種狀態下就不會知道我們的對手,因此也就更加脆弱。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我們美國人就對軍事和科學領域的進展一知半解。現在絕大多數美國人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而且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落伍了。我試圖透過這一系列的錄音節目告訴大家最新的局勢發展。我在過去4年的節目當中讓大家知道,科學家們在過去幾十年內的秘密研發項目。任何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聽說這些事情都會感覺大開眼界,彷彿世界在一夜之間就變得不一樣了。有些聽眾朋友們聽完本節目之後,會感覺像是穿越到未來一樣震驚。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10年前出版了他的名作:未來衝擊。托夫勒把未來衝擊定義成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體驗到過多的變化而造成的嚴重焦慮和迷茫感。他在書中提到好幾個日新月異的重大發現,而且人們幾乎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托夫勒在書中探討科學家們在生物學和基因學領域取得的革命性進展。這兩個領域的頂尖專家們提到好幾個技術上可行或者再過不久就能實現的驚人研究。這些研究一方面令人感到嘖嘖稱奇,另一方面又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儘管書中沒有明言,不過這些尖端研究當中有好幾個跟仿生機器人相關的項目。我在上個月的節目當中解釋過,仿生機器人是一種類似機器而且搭載生物電腦的人造生物。未來衝擊引述諾貝爾獎得主-阿爾內·蒂塞利烏斯在將近10年前說過的一段話:”顯然現在的電腦只不過是人腦的粗糙仿製品。如果我們更了解人腦的運作原理卻做不出生物電腦,我可是會感到錯愕的”這種電腦可能會有仿製人腦生物結構的電子元件。在遙遠的未來,生物元件變成機器的一部份也是可以理解的。
蒂塞利烏斯博士在10年前就準確判斷出未來的趨勢,不過他的預測還是太保守了。俄羅斯人當時已經快要掌握仿生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這項技術攸關生物電腦的製程,同時也是決定能否成功製造仿生機器人的關鍵。我晚一點會講解更多的細節。人們也可以在其他領域找到跟仿生機器人相關的研究。但是電視節目或報章雜誌基本上不會出現相關的資訊。大家只能從專業刊物當中找到零碎的線索。
其中一個線索是1967年普林帝斯霍爾出版的”變化的態勢”(. Dynamics of change)。這本書的著作權屬於凱撒鋁業。這本書一共收錄了6期的凱撒鋁業新聞期刊。這些期刊涵蓋所有跟仿生機器人相關的資料。
生物學和基因學的革命性進展在這本書當中只佔了很小的篇幅。不過大家可以讀一下這一小段文章。這一段文章的標題是基因操控:控制新生命型態的能力在未來可能只是最基本的常識。最近關於核酸的新發現讓科學家們相信人們總有一天可以透過基因編輯來展現自己想要的特質 。
另外還有一小段文章。它的標題是腦細胞的直接教育:”許多實驗顯示:一旦某些腦內的化學物質注射到另一個人的大腦之後,前者的知識也會跟著傳輸給後者。” 另一個文章的標題是”人機共生”這種電腦可以學習、記憶、視物、尋找目標、邏輯推理、走路、 說話、玩遊戲而且唱歌還不會走音。它會被外界激怒、能夠適應外界環境甚至能設計自我改進方案。聽眾朋友們,這些是12年前就已經公開的資料啊!這裡還有一個文章的標題是”未來的類人電腦可能會搭載類似人體內臟的電漿循環系統。這套系統可以讓他們自行修復。最後一則文章的標題是”人型機器人”:一組可以模仿兩個神經元的電路… 內建的人腦細胞可以讓機器人應對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但是人腦的神經元結構非常複雜。人的腦部有數十億個神經元。科學家必須先精確模仿神經元的運作方式,才能成功研發真正實用的人型機器人。
自從這些資料出版之後,電腦變得越來越輕便好用。 12年前,掌上型電子計算機都還沒有問世。這種產品在幾年前上市,但是當時一台的售價要好幾百美元。 現在大家到處都看得到這種產品。它的造型輕巧,售價親民而且能做到10年前只有大型電腦才能進行的計算。不過光是這些進步實在讓人看不出科學家已經有能力做出仿生機器人。
仿生機器人從頭到腳都是了不起的人造生物機器,不過他們最了不起的強項就是他們模仿人類的能力。他們不光是外表像人類,就連行為舉止也超像人類。俄羅斯的仿生機器人頭上的生物電腦是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部份。俄羅斯人之所以能夠突破製造生物電腦的難關,都還得從32年前的一項研究說起。1947年,匈牙利裔的物理學家- 丹尼斯·蓋博提出了可以拍攝三維影像的全像攝影技術。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科學發明。 蓋博也在1971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時隔24年,世界各地已經有許多實驗室知道全像攝影術,但是社會大眾多半還沒聽說過這項技術。既便全像攝影至今已經問世超過30年,社會大眾還是對它相當陌生。蓋博在1947年的時候提出全息影像的理論,不過當時還沒辦法實際進行全息攝影。這種攝影技術需要使用單色光源,也就是只有一種波長的光。科學家在1947年的時候還不知道如何生成這種光源,不過事情到了1960年突然出現轉機。因為雷射在同一年問世了。一般人聽到雷射的時候多半只會想到它可以形成一道細長而且威力強大的光束。這種光束就算行進到很遠的距離也不會散開。雷射打開了通往能量武器和其他發明的道路。我在第26捲錄音帶講過雷射是美國人急著要在1961年開始進行登月計劃的真正原因。雷射是一種單色光源,因此具備大家熟知的特性。正因為它是單色光源,科學家才想到用雷射拍攝全息影像。全息攝影術和雷射一樣延伸出前人完全想像不到的發明。俄羅斯人在幾年前透過全息攝影術在生物電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聽眾朋友們只要聽完這部分的技術原理,就可以了解為何仿生機器人可以維妙維肖地模仿人類了。
全息影像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照片。拍攝這種照片需要使用雷射、一組鏡子和鏡頭讓底片曝光。 如果要重現底片上面的影像,就得再次使用雷射光。人們看全息影像的時候會覺得像是透過一扇窗戶看真的物體。 人可以上下和前後移動並且從不同角度觀察全息影像在三維空間中的各種細節。相對來說,一般照片就只有一個平面。人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照片的畫面都是一樣。全息影像還有另一個特點。普通的照片一旦被撕成碎片,內容也會跟著面目全非。每一個碎片只包含原先整體畫面的零碎部份。全息影像就算被剪成好幾份,每一份碎片依然可以保有完整的影像。雖然損失了一些細節,不過基本上還看得出照片上的內容。這種特點使得俄羅斯的科學家們在幾年前成功掌握製造生物電腦的關鍵技術。
許多在情報界任職的科學家們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在研究人腦。他們從研究當中得知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一個人就算他的大腦因為手術或意外而被切除,他照樣能保有絕大部份的原始記憶。從這個角度來看,人腦的記憶就有點類似全息影像。現在西方的科學家開始了解全息影像和人類記憶之間的關聯。史丹佛大學的神經心理學家-卡爾·普利貝拉姆博士(Dr. Karl H. Pribram)最近在”今日心理學”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博士在文章裡寫道:”全息影像在人腦研究和電腦科學領域都具有龐大的應用潛力。不過最早發現全息影像和這兩者之間關係的地方並不是美國,而是一間位於新西伯利的研究實驗室。
儘管俄羅斯在許多近代科學領域領先美國,兩國人民的智商倒也沒有相差很多。俄羅人成功的訣竅在於科研團隊的組織運作模式。俄羅斯人在這方面的做法跟西方國家完全不同,而且效率顯然也高出好幾倍。 俄羅斯的科研團隊在資訊交流方面比西方好太多了,俄羅斯境內有超過個投入各種領域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這些科研團隊都會保持密集的聯絡。不光是同領域的科學家們會一起腦力激盪,就連不同領域的專家也會互相交流資訊。俄羅斯人撰寫科學文獻的方式也跟西方的同行有著根本上的差別。西方的科學家通常只會發表成功的研究成果。如果他們的研究計劃失敗了,他們通常選擇閉口不提。但是俄羅斯的科學家們經常在技術文獻上大方談論自己遇到的失敗和問題。這種差異導致許多研究領域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如果一個縝密而且耗費巨資的研究計劃因為缺少一個關鍵因素而功虧一簣,按照美國人的做法,外界幾乎不會知道這項計劃的進展。如果俄羅斯人遇到這種情況,研究團隊會描述他們發現的問題和失敗。一旦全國幾千名科學家知道這些困難,其中一人可能會有解決辦法。
俄羅斯人透過基於合作的科研模式經常能夠帶來成功。西方國家的科研團隊會互相忌妒,而且經常導致失敗。這種問題在美國尤其嚴重,而且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俄羅斯人在幾年前研究仿生機器人大腦的時候就是採用互助合作的方式。
我在上個月的節目中透露俄羅斯人能夠製造仿生機器人。這種碳基人工生物長得跟人類幾乎一模一樣。製作這種機器人需要使用模仿對象的基因編碼。這聽起來有點像複製技術,但是兩者並不一樣。複製人本身依舊是人類,而仿生機器人不是。 它比較像生物和電腦混合的人造機械生物。每一個仿生機器人都有一個”全息大腦”。這種大腦裡面存放著模仿對象的全部記憶。 實現這項功能的關鍵技術叫做”超音波大腦全息成像術”。俄羅斯的科學家利用人耳聽不到的高頻音波製作人腦的三維完整影像。這個過程不會產生疼痛,也不需要進行侵入性手術。 在理想的條件下,模仿對象甚至不會知道自己的頭腦被掃描了。
我在上個月的節目中提到俄羅斯人正在利用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復仇名單”剷除美國國內的布爾什維克份子。俄羅斯人大約花了3年進行事前的準備工作。一旦名單上的人物在過去3年內訪問過俄羅斯或東歐,俄羅斯人就會暗中利用各種機會製作他們的大腦全息影像。
如果仿生機器人要模仿卡特總統,它就得具備兩個重要條件。首先,他需要可以用來模仿卡特外型、嗓音、指紋和其他生理特徵的基因編碼。另一個東西是卡特的大腦全息影像。這種影像記錄著卡特腦內的神經元構造,同時也包含了卡特當下所有的記憶和知識。 卡特的仿生機器人替身在製造過程中會按照本尊大腦的全息紀錄生成自己的生物電腦。 不過這台電腦當中會有一部分的內容偏離原始的全像紀錄。這種做法不僅讓替身擁有卡特的完整記憶、行為舉止和人格特質,同時還保留了後續的編程空間。這種替身不需要專門的內建程式就能自己做到某些事情。舉例來說,他可以認出本尊的老朋友。這是因為生物電腦裡面保有卡特對那位老朋友的記憶。他的大腦全息紀錄會自動發揮作用,而且俄羅斯的編程人員甚至不需要知道本尊擁有這段記憶。
仿生機器人實在太過神奇,以致於人們到現在都還在質疑和爭論這方面的話題。就連發明仿生機器人的俄羅斯科學家們也有這方面的顧慮。舉例來說,仿生機器人似乎沒有自我保護的生物本能。他們執行任務的時候只會跟機器一樣按照指令辦事。編程人員可以替仿生機器人加入自我保護程式,但是也可以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執行自殺任務或者有去無回的太空探險。如果太空任務危險到會威脅資深太空人的性命,就可以派仿生機器人代為執行任務。由於太空人的替身搭載了本尊的全息記憶,他在出廠之後就已經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太空人。
仿生機器人的外表和言行舉止都跟人類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難相信自己看到的不是人類。俄羅斯人在幾個月以前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不使用仿生機器人,他們將會面臨極大的風險。一場神不知鬼不覺的秘密入侵行動正在悄然進行。俄羅斯的仿生機器人將會大舉滲透並且入侵我們的國家。
原文:https://www.peterdavidbeter.com/docs/all/dbal47.html
翻譯:Patrick Shih
國際黃金時代團隊(公開LINE群)!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1bW-837FsElWxTijtiPCVA?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公開群會有簡單的問題:「請問你為什麼想加入社群?請說明對於事件和團隊的瞭解?」
請大家可以好好的想想並且認真回答,不然申請是有可能會被駁回的唷
團隊目前有推展許多的活動,如:建設全球光網格、真相揭露/外星/靈性講座、實體聚會、管理多種媒體及訊息傳遞平台及人員培訓—等。各類工作及活動仍需金錢來協助推動。
如果您支持事件也希望地球重獲自由,請和我們一起努力,或是支持我們:
捐款連結:http://golden-ages-donate.org
微信隨喜打賞
本文出處網址: https://www.golden-ages.org/2021/07/15/20210715-01/
轉載內容請保持內容完整並附上本文出處網址